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厦教人〔2019〕13号《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加快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为了给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五阶梯”名师工程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培养适应学校教育发展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为重点,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名师”成长平台,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全国知名、福建第一”工科类职业学校提供人才保障。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重在过程、全面提升”为培养理念,注重“名师工程”的全员性、自主性和实效性,有系统、成系列,分阶段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能够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和高层次高素质名师队伍。
二、培养宗旨
“名师”是指在本学科、本专业领域或学校管理中,代表我校教育教学或管理的最高水平,德才优异,贡献突出并得到行业、社会公认,在市、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他们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表率和专家。“五阶梯”名师工程培养的宗旨是建立一支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需要,能够引领我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改革,在全校乃至全市、全省、全国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改革中产生影响的教师队伍,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助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全国知名、福建工科类第一”现代职业院校示范校。
三、培养目标
1.总目标:名师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2019年经过三年周期,逐步建成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良好敬业精神、高尚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精湛、专业知识扎实和教学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梯队。届时,在全部达到胜任水平的基础上,市级骨干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四分之一以上,每个专业有市级学科(专业)带头人1名以上,全校市级名师10名及以上。
2.工作周期内“五阶梯”名师系列培养目标
第一层级:教坛新秀的培养
通过“青蓝”工程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工作室等培养平台,尤其是新入职教师力争在三年内,均能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市级公开课教学评价良好及以上,能参与市级及以上组织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并取得市级及以上三等奖并享受“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第二层级:教学能手的培养
在本期工程中,我们要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力争在三年内有三分之二青年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市级二等奖及以上荣誉,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专业技能大赛并市级三等奖及以上并享受“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第三层级:骨干教师的培养
骨干教师,即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业绩教师,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在五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使占专任教师总数30%教师享有这一称号。
第四层级: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学科(专业)带头人,即学有专攻,教有专长,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他们是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力量。要在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教师中培养一部分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使其数量占到教师总数15%。
第五层级:名师的培养
名师,即在学科(专业或行业)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和知名度,能够把握专业与课程、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建设中能担当重任的教师。他们是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杰出代表。要精心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在中高级职称或技师教师中培养校内外颇负盛名的教师,争取达到校内教师总数的2-6%。
四、实施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对于“名师工程”,学校本着“以教师发展为本和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在注意教师个人自我发展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策划,提出总体目标,实施策略和办法。同时,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按“五阶梯”名师工程的分段目标要求,分步实施,做出与学校三年规划同步并以此为一个培训工作原则,期间表现作为每一年评定的主题和依据的安排,体现名师工程系统操作的连续性和名师工程分步实施的阶段性。
2.广泛发动与严格评选相结合
认真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教师对“五阶梯”名师工程培养方案实施的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名师工程的具体要求,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自信心和自强心,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名师工程实施上来。同时,组织专门、有权威的评审队伍,严格标准和程序,体现考核评选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做到宁缺毋滥,绝不走过场。
3.滚动选拔和动态管理相结合
名师系列每年申报和评选一次,一旦考核通过,会获得相应的“名师系列称号”及待遇,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任务。
评审小组每年将对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进行一次职责和任务履行情况的审查,若通过审查,则继续保留原有的名师系列称号。
为通过名师系列考核的教师可以继续重申下一年度的考评,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可以参加高一层次名师系列的评选。
根据形势的变化,学校还要不断对名师系列教师标准赋予新的内容,使名师系列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4.机制激励与积极培养相结合
学校采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争当名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进修、培训、企业实践与研究活动,在激励、引导、保障教师主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
5.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相结合
“名师工程”设定“名师系列”,既体现对教师发展的“统一要求”与“专业技能”两方面的同等重视,也是从根本上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坚持“统一要求”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还应明确:在名师系列的培养考核过程中,既注意按统一标准要求,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长发展,引导教师通过个性展示,不断向高层次的全面发展迈进。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与宣传发动阶段
学校制定“五阶梯”名师工程实施方案,下发讨论,征集修改意见,然后召开动员大会,使全体教师理解和接受名师工程培养方案实施的意义,了解名师系列称号的具体要求。
第二阶段:教师争创与申报阶段
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校名师系列的评定标准,进行自我设计,申报可行的自我发展计划,学校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为每个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登记备案。
第三阶段:培养提高阶段
学校认真组织各种理论学习、专题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教科研和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为参与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支持教师争创成功,每位教师立足岗位,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评价。
第四阶段:评选验收与整理资料阶段
学校培养评审小组根据《学校名师系列评定标准》和定额,在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申报教师逐一进行评定,通过后在校内公示。
六、保障措施
提高认识,树立教师教育的新概念,要充分认识实施现代职业院校“名师工程”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名师”培养工程作为关系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主动地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名师”是教师队伍的精英,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名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提升速度,决定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五阶梯”名师工程培养方案是我校推出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充分认识这项工作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以及当前的重要意义。
1.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领导小组和培养评审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五阶梯”名师工程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陶顺生
副组长:王培元、谢东升、欧阳超
组员:陈梅芬、邱文棣、刘跃辉、孙跃岗、何华国、黄江波、方清化、刘炎火、饶金星、昝强、郭振武、苏荣星、李宏杨、肖育发、郑邦瑞、郑国良
常务办公室:人财处、教研室、教务处
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培养评审小组
组长:陶顺生
副组长:王培元、周学庆、谢东升、欧阳超、陈瑞锦
组员:教学委员会委员、专家委员会委员
常务办公室:教研室、教务处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五阶梯”名师培养系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处(系、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名师工程的实施,并对学校教师进行科学定位,积极培养,帮助申报的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推动此工程的顺利实施。
培养评审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年度教师培养计划,对各层级教师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并对申报骨干以上层级(含骨干)的教师拿出评审意见。
领导小组根据培养评审小组意见负责最终审批,凡培养评审小组的成员,如申报名师系列的,则实行回避原则,另选相关教师代替。
2.制度保障
建立各项相关制度,保障“五阶梯”名师工程顺利稳步实施。
(1)实行“五阶梯”名师工程专项计划、总结制度。结合实际对名师工程的实施制定出专项工作计划,每一学年底在师训工作总结中详细对“五阶梯”名师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3)实行“五阶梯”名师工程工作专档制度。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及时注意收集反映教师活动与成绩的各种资料,要建立“五阶梯”名师工程工作资料档案。
3.专业发展保障
学校将根据教师的申报情况,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民主、活跃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系统的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
4.经费保障
学校对“五阶梯”名师工程实施过程所需经费纳入年初经费预算,保证整个“五阶梯”名师工程实施过程的必要经费支出,提供给名师系列培养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