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充分利用厦门区位优势和“五中心一基地”建设的有利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厦门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厦门职教高地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全力以赴,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现代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
二、总体要求
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助力两岸融合发展为导向,以闽台职业教育深度合作为特色,落实“双高”要求、实施“五大战略”,全力推进“三个一”(一所大学、一所研究院、一个展馆)工程和“六个中心”(东盟职教服务中心、厦门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AHK中德(厦门)职业培训中心、U+双创中心、移动云教学大数据中心、闽台单晶片师资培养与能力认证中心)建设,做大学校、做强学校、提升学校,建成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重点工作
1.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党建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等重要精神,持续巩固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1124”党建工作模式,深入开展党建品牌项目化活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党建工作模式,创建党建工作示范校。
2.立足双高驱动,主动对标对表,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强化“五个对标”、落实“五项要求”,以高度政治自觉抓好“双高”建设,探索学校发展新路子。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双高”建设的根本动力,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双高”建设的主线,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双高”建设关键,开展机制与模式建设,全力打造职业教育的“集美工业学校模式”。
3.聚焦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教高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贯彻落实《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岸融合的意见》。对接厦门市“十四五”规划,科学合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聚焦“1+X”证书制度,深化以“三教”为重点的专业群全领域改革,探索五年一贯制或3+2一体化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推动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项目落地实施。
4.依托创新支撑,高举嘉庚旗帜,多措并举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大力弘扬和培育创新精神,以嘉庚文化为核心,打造“嘉庚精神、非遗文化、闽南文化、产业文化”的“一精神三文化”文化圈。积极推动“厦门市职业教育体验中心”、“陈嘉庚职业教育研究院”、“陈嘉庚职业教育展馆”等重点项目申报,努力把校园打造成为嘉庚文化公园。
5.深化质量提升,抓实五育并举,全面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唤醒全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文化。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文件精神,分别制定学校的实施办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将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6.狠抓学风建设,强化学考竞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倡导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落实到“文化+技能”培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影响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协同学生管理部门狠抓学风建设,开展提质培优计划,稳步提升学考成绩。全力备战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力创佳绩,重回“奖牌数”全国前列。
7.做好人才引进,打造创新团队,夯实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
确立2022年为“人才队伍建设年”,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教师教育共同体,打造职前职后一体、职教普教融通、校内校外协同、国内国外衔接、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师培养体系。
8.慎始如终科学防控,严字当头保障安全,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按照“严密防范、果断处置、科学精准”疫情防控总基调,从严从紧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政策要求,确保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的要求同频共振,切实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
9.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构建长效机制,打造校园安全工作新格局
以案为鉴,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推进新一轮“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努力实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食物中毒事故、无责任交通事故、无刑事案件的“五无”目标。
10.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打造职业院校数字化新样板
科学编制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校园建设校本标准,努力建成集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管理方式智能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图书资源数字化、实训环境仿真化、学习生活便利化的“互联网+智慧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具体实施
(一)党建领航促发展,笃定前行谱新篇
1.抓好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折不扣抓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持续巩固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引导师生为投身学校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高速融合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规范组织建设,树立严实标准。充分认识从严规范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把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认真落实学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高质量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落实学习制度化、系统化、网格化,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推进党支部书记“一岗双责”“双带头人”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双培养”机制。
3.推动融合发展,坚持守正创新。贯彻落实《关于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意见》,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着力解决学校党建“两张皮”“灯下黑”问题。适时召开学校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会,持续深化“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
4.狠抓意识形态,守住舆论阵地。严格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管理;继续做好学校各专班、各部门、各支部党员志愿服务队疫情防控具体工作落实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凝聚防疫共识,提高服务自觉性;做好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及时对所掌握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根据研判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舆论。
5.强化党风廉政,筑牢理想信念。持续加强清廉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过学习廉政文章、观看警示教育片、讲廉政党课等形式,加大警示教育力度,重点做好节日期间的监督检查,严防节日腐败问题发生。筑牢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思想防线。
6.落实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体现工作要求、符合部门特点、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制度。
7.抓好党员教育,厚植发展根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科学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党员教育学时制度,确保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做好年度党员发展任务分解,抓好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坚持政治标准,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认真落实党员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应听取所在党支部意见的要求,发挥党支部在选人用人中的监督作用。
(二)高点定位促提升,强基固本筑堡垒
1.聚焦双高建设,引领学校发展。贯彻落实《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岸融合的意见》。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眼于厦门市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严格对照任务书,实施挂图作战,加快推进力度。列出责任清单、人员清单和时间清单,确保本年度计划内的项目逐一落实,推动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2.创建文明校园,营造良好环境。持续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强化“八不”行为规范、“文明行为示范月”等活动,打造文明校园特色品牌。坚持文明创建一周一例会,一周一测评,一周一总结,一周一提升。详细解读指标内涵,层层落实责任分工,积极开展对标自查,认真补齐短板弱项,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态势。
3.坚守高尚师德,传承优良师风。突出三个“零容忍”工作重点,严查“师德失范”行为,抓牢“教育教学”责任,守好“校园安全”底线。强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措施,抓教育引导、抓制度规范、抓监督约束。形成“三力合围”的工作合力,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行业管理、强化纪检监督。
4.规范政府采购,建立长效机制。推进2022年政府采购专项和完成绩效目标,加强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建设方案的培训,为力争在10月份全部完成2022年政府采购专项任务打下基础;建立长效机制,把“规范”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确保做到专项采购程序规范、教职工满意、上级部门放心。
5.融入地方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继续推进“1345党建+非遗模式”建设。开展非遗文化进乡村、科技教育进乡村、劳动教育进乡村、党员名师进乡村、课题科研进乡村项目以及有青礁芦塘乡村气息特色的非遗传承等活动,共同打造生态乡村、文化乡村、美丽乡村特色品牌。积极筹建集美工业学校“厦门乡村振兴学院”。
6.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多元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的培养,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学习,学习先进办学理念,提升理念,拓展开阔视野。加强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以专业建设为纽带,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完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遴选一批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带头人,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7.完善考核管理,激活全员干劲。重新修订完善各系列教职工学年度考核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考核工作制度,以业绩考核和民主评议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学校特色的学年考核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全校统一的教职工信息数据库,优化数据的采集和审核流程,提供快捷方便的数据查询和报表分析功能。
8.推进普职融通,拓宽成长道路。全力推进“厦门市职业教育体检中心”项目落地,为中小学生提供职业咨询、职业体验和职业指导培训工作。做好闽南工艺传承基地项目开展对外培训、职工学堂培训、非遗项目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对共建的集美区深青村农业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人员开展常态化培训。
(三)教学改革释活力,开放办学促发展
1.深化产教融合,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推动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实体化运作。探索与国贸教育集团、海尔集团、ABB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等内容。
2.拓展闽台办学,深化国际合作。继续推动“海外实习基地”、“东盟职教服务中心”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引入台湾课程体系,实施具有闽台特色的“书证融通”、“1+X”能力认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与德国职业教育和姊妹校的合作,探索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运行机制和参加或承办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大力推进“鲁班工坊”建设。
3.抓实专业建设,优化人培方案。探索部分特色专业五年一贯制或3+2一体化培养模式;完成高水平专业群中的2个专业的第三方专业认证,推进提质培优工作;开展年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审定。本学期计划对我校29个专业进行逐个审定,组织评审团,完成人培方案的优化和调整工作。
4.开展思政教育,提升育人成效。统筹抓好课程、课堂、教材和课程思政工作,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分专业大类深入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举办集美工业学校第二届课程思政比赛,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设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
5.培育教学改革,推进金师建设。以“一课一名师”“金师”建设为抓手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结合教学改革项目推进,培育“金课”;培育教学改革试点典型案例;依托“集工教研共同体”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6.强化课堂管理,规范师生言行。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落实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严格学生到课、手机管理使用、考试管理,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监管。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课堂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确保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不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
7.加强实习监管,确保安全规范。进一步规范实习基地管理,规范实习基地协议签订;做好2022年实验实训课表编排工作,开展实验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督促产业系做好2019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管理。
8.坚持以赛促学,注重学考结合。统筹安排学业水平考试课程并开展统考,力争提升学考本科上线率。加大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世界技能大赛的指导与培育力度,组织开展2022年度技能竞赛项目遴选;承办厦门市教育局及人社部门的技能竞赛,做好学生培训和竞赛准备工作,力争国赛再创辉煌。
(四)立德树人守初心,五育并举担使命
1.丰富校园活动,激发校园活力。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宿舍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将餐饮浪费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班级评优评先,开展主题征文,食堂放置“共享盘”,学生使用公筷公勺取用;进一步完善评价、奖惩体制,组织校园实践周队伍、学生志愿者队伍担任校内“文明就餐监督员”、开展志愿宣传活动。以学雷锋活动日、纪念“五四”运动、红色五月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狠抓手机管理,规范学生作息。充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集美工业学校学生使用手机管理规定(初稿)》要求,严格执行教室、宿舍手机管理,落实落地规范学生的手机使用,保证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
3.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做实落细学生思想心理健康工作。压实系部和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及时开展线上线下家访排查隐患,引导学生自觉定期做心理健康自我筛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帮扶、反馈。对重点人群实施一生一档一策,并进行每周的谈心谈话工作,做实落细学生思想心理健康工作。
4.加强红色教育,汇聚奋进合力。组织学生开展“党建走进海沧青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红色诵读及演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并组织好优秀作品的汇报演出。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引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英雄观和价值取向。
5.强化安全管理,守护健康成长。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包括防火、防盗、防诈骗,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定期召开住宿生安全教育大会、走读生集中安全教育会、周三晚主题班会等安全会议。同时加强监督与管理,尤其是班主任、教官及辅导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从源头杜绝校园暴力与欺凌事件的发生。
6.坚持文化育人,构建向上文化。举办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开办业余党校、业余团校;推进星级团支部建设工作,完善工作机制,通过二级管理将工作落到实处;持续推进“青年大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完成率;开展社团展演巡演活动周,积极推动学校社团活动开展,秉承把活动还给学生自己手中的精神,让社团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五)设施完善补短板,功能提升惠师生
1.推进扩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推动学校扩建工程施工招标,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推进2022年政府采购专项和完成绩效目标,为如期在10月份完成2022年政府采购专项任务打下基础。加强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建设方案的培训;加快道路二期工程的结算、完成诚毅堂的加固项目。
2.实施教育数字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网上家校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现学校家长的互联互通。全力改造学生宿舍智能水电表系统,实现五栋学生宿舍的水电系统的统一计费管理,真正实现校园卡在学校内的一卡通功能。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为学校师生在教学资源、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和各类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3.拓宽招生渠道,创新招生思路。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面上宣传与点上宣传相结合、网络宣传与面对面宣传相结合,构建立体化、长期性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积极调研,持续推进与高职院校联办,探索“普职融通班”、申办“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继续做好市场调查,进一步健全、更新和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全力做好顶岗实习统筹指导和顶岗实习平台后台数据管理与统计工作。
4.完善体制机制,创建平安校园。扎实推进新一轮“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做到宣传教育到位、硬件设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各项制度到位。进一步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管理队伍“三项建设”,建立安全、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
5.发挥工会作用,汇聚发展合力。继续加强教工之家的建设,进一步落实“建家”的各项措施,组织成立兴趣小组,真正把工会建设成为教职工的依赖的教工之家。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群众问题活动,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和活力。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关心离退休干部、重病号及困难退休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