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11-23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宏伟蓝图,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做实当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厦门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厦门职教高地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围绕12条千亿产业链,精准聚焦,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与国家和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二、总体要求:

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集美工业学校也刚刚进入新百年。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立足新百年、新时代,抢抓新机遇,确定新目标,谋划新发展,大力发扬“三牛”精神,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实施“五大战略”(文化发展战略、专业建设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大跨界大发展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建成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全力推进改革发展,谱写集美工业学校新的历史篇章,以高质量全面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三、重点工作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2021年是 “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扎实开展省委 “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严明政治纪律规矩,助力构建学校新发展格局,开新局、谋新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2.谋划 “十四五”规划,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编制是关系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顶层设计,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工作,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四五”规划事关学校发展全局,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要做好专项规划“十四五”规划与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有机统一,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思考重点、难点、薄弱点、特色亮点,找到制约因素,解决关键问题。

3.凝聚共识,全面推进“双高建设”

全面建设“双高”的号角已经吹响,全体教职工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的总体部署上来。打造职业教育的“集美工业学校模式”,把双高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融合,与补短板、强弱项紧密结合,明确“双高建设”与学校日常建设工作不矛盾、不冲突,要全力以赴推进“双高”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

4.科学施策,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全校上下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绝不能有丝毫侥幸和松懈,牢牢守住疫情防线,全力部署好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科学制定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指示文件精神,主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与其他常见传染病叠加风险。

5.五育并举,将德智体美化融入教育全过程 

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分别制定学校的实施办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将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6.提质培优,稳步提升学考成绩

提高高职分类考试本科入取率为教学重点任务。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影响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协同学生管理部门狠抓学风建设;二是立足课堂,加强课堂教学和晚自修管理,向课堂要质量;三是继续开展提质培优计划,实施分类教学、分级推进、整体提升;四是加强学考课程资源建设,构建核心备课团队;五是建立应对学考的长效机制,尽力为想学、爱学和乐学的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7.技能竞赛,突出优势再创佳绩

在厦门市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努力备战全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校全方位支持各个竞赛项目的训练工作,争取在传统项目继续保持优势,并力创佳绩;在弱势项目力争突破,国赛和省赛奖牌总数超过2020年,特别是个别项目争取在世界技能大赛崭露头角。并利用“五位一体”大平台,引进校内外、行业企业资源,每个专业群最少打造一支专业过硬、技术一流、志向远大的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团队,为技能竞赛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8.彰显特色,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充分发挥我校工科类专业的特色,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专业群”和 “现代交通专业群”厦门市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

9.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力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确定2021年为“师资队伍建设年”,建立教师教育共同体,打造职前职后一体、职教普教沟通、校内校外协同、国内国外衔接、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师培养体系,主动响应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深刻影响,深化“互联网+”“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教师教育创新。

10. 凝心聚力,争创省级文明校园

充分认识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凝聚起全校师生共同创建文明校园的强大合力,形成人人皆知、人人愿意做贡献的生动局面;要结合工作实际,将文明校园创建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 

11.智慧校园,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以厦门市智慧校园四星达标校为新的起点,做好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向智能化、个性化迈进;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学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12.营造师生安全观念文化,提升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水平

全面开展新一轮“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创新安全教育,狠抓排查整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培育师生安全观念文化,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打防管控“四措并举”的校园防控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校园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综治治理水平,努力确保校园无安全事故。

四、 具体措施

(一)聚力党建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践行伟大抗疫精神,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精确化疫情防控,继续压紧压实防控责任;扎实开展省委 “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进一步领会把握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好党员和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

2.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按照统一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上好一次主题党课、组织一次集中宣誓、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开展一次宣传表彰、过好一次政治生日、组织一次党日活动、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加强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严格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六用六不用”原则,强化选人用人的正导向、正激励、正能量。评选表彰优秀党员干部,加强与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统筹做好党员干部的日常调整配备工作。

4.抓好党组织建设。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发挥党员名师先锋岗的作用,督促指导各总支、支部制定抓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党委抓、书记抓、各部门抓、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工作,推动党员服务群众常态化制度化。

5.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提高意识形态领域舆情预判、分析、处理等能力,及时掌握动态,敢于发声亮剑,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明校园创建。

6.严明政治纪律规矩。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作为日常监督执纪的重点工作。加强警示教育,观看专题警示片,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节庆假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监督检查。

 

(二)聚力现代治理,绘就美丽新画卷

1.做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对标对表,在总结前期规划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水平。目标要“实”,切合实际,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发展方向;发展要“合”,融合产业发展,与企业无缝对接;站位要“高”,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展望未来;改革要“变”,在规划中要变观念,变思路,通过充分思考分析,谋划未来5年发展。

2.做强“双高建设”。通过“双高建设”,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更加优化,专业设置和规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社会服务体系健全,教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办学实力大幅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更加突出,国际影响显著提升,建成全国优质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十;力争入围全国德育特色案例、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

3.做深提质培优。以厦门市试点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主线,推进建立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为实现区域现代化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共同探索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为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

4.做细师德师风建设。以提高教师的三德水平为重点,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严格考核管理,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对发现问题的处理办法采用“四级”协调机制;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开展教师健身活动,搞好教师心理健康干预,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5.做优政府采购专项。完成2021年政府采购专项及2022年政府采购专项申报准备工作:加强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建设方案的培训,优势好项目储备,10月份全部完成2021年政府采购专项任务;9月初完成2022年政府采购专项申报工作。

6.做实校友联络工作。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筹建北京、上海校友会,扎实推进校友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使越来越多的校友参与到与学校的合作发展中来,搭起了校友之间、校友与学校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全面助推学校发展。

7.做好优质社会服务。以开辟职业体验项目为着力点,以闽西南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厦门临夏山海协作为突破口,打造社会服务体系的新格局,全面提升作为职教名校的内涵建设,扩大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依托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密切与企业合作,积极适应市场需求,鼓励师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三) 聚力教学改革,厚植发展新潜力

1.重视学业水平考试。根据“培基”计划,全面加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力争2019级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平均分较2018级有所提升、2018级的专业技能课平均分持续提升;通过加强对手机的管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具备全方位的以学习为第一目标的意识。

     2.拓展专业群建设。围绕23个1+X证书试点工作,大力开展书证融合工作;优化专业,对老旧专业进行改造升级,申办新专业;对29个专业进行摸底,探索专业质量评估,优化升级老旧专业,鼓励创新新兴专业,与高职、本科一起构建3+2和3+4培养体系。

3.深化“三教”改革。培养若干支产教融合型专业师资团队。以省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做好教师师资梯队建设;大力推进活页式校本教材建设,计划推进5门校本教材建设工作;以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推动教师教法的改革,结合智慧教学的新趋势,探索在无手机情况下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

4.发挥教研组积极作用。关注教研组建设,最大程度的支持教研组长工作。继续扩大教研组长在教研组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协助、指导教研组制定好本学期工作计划,并督查其落实情况。加强对各教研组的考核评价工作,评选优秀教研组。

5.扩大国际化交流。提升国际合作水平,促进“姊妹校”师生的学习交流、积极促成在曼谷技术学校开办“鲁班工坊”,促成学生在“中专+本科”留学连读方面接受国际优质的教育;积极利用“嘉庚精神”的巨大感召力,保证来华留学生培养更优质;

完善《AHK中德(厦门)职业培训中心》教学模式,提升专业能力、人际能力、社会能力、方法和学习能力等;促进闽台深度交流,争取与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6.统筹职业培训发展。完善1+X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开展第一、二、三批23个工种考评员培训、站点建设及证书考核,组织实施第四批工种申报;依托“厦门市总工会职工学堂”开展社会培训;开展路达、厦钨新型企校学徒制项目;建设远程教学管理平台,教学结合并优化线上培训过程管理,满足职工培训时和培训后的线上学习需求。依托AHK中德(厦门)职业培训中心积极开展社会双元制培训工作。

(四)聚力立德树人,迸发文化新活力

1.厚植爱国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引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英雄观和价值取向编制国防教育短片,深化学生对国防知识的认识,不断强化教育效果组织《匠心百年 桃李芬芳》学习,逐步形成以优秀校友为榜样,艰苦朴素、勤奋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2.提质特色品牌德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特色项目,全周期、分节点陆续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创新开展宿舍文化节,邀请优秀校友进校园开设讲座,使同学们深入了解校友,感受榜样文化;继续开展劳动实践周工作,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创新实践周工作内容,把实践周的工作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实践周的教育实效;扩展跑操的训练内容,不断创新、深化活动形式;进一步完善家委会工作方案,实质性地开展家校共建。

    3.调优班主任队伍。结合“文化艺术节”,挖掘“班主任节”更大更广的影响力和教育寓意,举办暑假德育培训、班主任主题沙龙,提升班主任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增强德育团队实战性。开展安全教育,加强监督与管理,尤其是班主任、教官及辅导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从源头杜绝校园暴力与欺凌事件的发生。

     4.丰富心理健康教育。以新建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基地,开展心理咨询值班、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选修课及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等日常工作;尝试以系部为单位创设心理健康小报,确实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模式。对重点人群实施一生一档一策,做实落细学生思想心理健康工作。

5.激发青年奋斗新姿态。举办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办一期业余党校、业余团校;推进星级团支部建设工作,完善工作机制,通过二级管理将工作落到实处;持续推进“青年大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完成率;以融智楼学生活动中心为载体,大力发展社团工作,规范社团工作,提升学生参与度;以舞蹈队为牵头,逐步建立艺术团。

(五)聚力民生福祉,彰显实干新合力

     1.抓细抓好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实施闭环管理,强化多点触发机制,盯住人、管住物、守住地,引导师生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确保校园健康安全运行。

 2.用心优化民生工程。全校教室空调采购安装,提升学生学习环境;加快宿舍空气源热泵安装,改善学生宿舍用水条件;更换安装旧校区教学楼增压泵,保证旧校区教学楼用水正常;规划建设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集中充电点;完成教师午休室配置安排。

3.用力推进基础建设。加强新旧校区建筑物质量的安全检查和零星维修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计建设;完成体育馆项目竣工验收与决算、室外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体育馆用电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推动学校改扩建工程的立项工作、完成施工图设计与预算编制及施工招投标工作。

4.用智提升信息化。分批进行应用系统迁移。根据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的总体部署,逐步分批把学校应用系统迁移到市教育局的教育私有云,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节约学校购买服务器硬件等方面的资金;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为学校师生在教学资源、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和各类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5.用新推动招生就业。持续推进与高职院校联办,争取生源质量更上一层楼;做好高职分类考试的报名及技能测试工作环节;稳妥地做好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加强与系部、企业座谈调研;做好毕业生就业回访工作;进一步拓展实习基地建设,主动邀请企业来校;做好市场调查,多渠道、多途径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进一步建立、更新和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主动与合作单位保持联系,完善学校就业网络体系。

6.用功共建平安校园。制定综治、保卫巡查、校园“110”值班的相互衔接方案、进一步规范微消防站管理、优化学校大门的智能化建设(车辆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防撞柱等)、组织各处室安全员培训,开展安全检查等活动、组织开展5.10防空防灾宣传、禁毒宣教室宣教活动、组织反恐演练,提升防范外来入侵时的抵御能力、100%完成安全教育等平台中的各项任务。

7.用爱彰显人文特质。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创建星级“教工之家”为载体,全面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妥善调解各种矛盾,妥善解决广大教职工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落实好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及七项职工集体福利慰问,推进与完善教职工室内运动场所建设,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加大工会经费审计力度,确保工会经费收得起来、用得其所、花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