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工业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12-31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师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厦门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集美工业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师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坚持育德和育心相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坚持教育性与服务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全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主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预防性与干预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师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以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提升教师生活幸福感,提升自我工作价值感;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尊重和热爱生命,学会学习和生活,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合理规划人生,提高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机构

成立集美工业学校师生心理护航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陶顺生(党委书记、校长)

副组长:谢东升(教学副校长)、陈瑞锦(学生副校长)

 员:孙跃岗、汤明利、黄晓锋、吴文晖、陈育辉、张太山、蔡佳伟、白平南、陈翀、陈桢楷、黄斌、蔡素芬、张颖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思政与人文教研室蔡佳伟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员:蔡素芬、张颖、吕倩倩、柯青兰、彭凤英、何晓曼

三、主要途径与方法

1.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程

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在中职一年级开设《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以活动为主,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方式,增强课程体验性和生活性。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在各学科中融入心育内容,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争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责任部门:教务处、思政与人文教研室

2.开展丰富有益的心育活动。

加强校园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即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周”,新生入学第二周组织心理健康嘉年华活动 ,在春季5月份,开展“5.25心理健康节”,秋季开展11月开展“厦门市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组织学生心理健康社团,以心理活动促进心理发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责任部门:思政与人文教研室、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

3.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

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高危学生“一生一档”的预警制度和“一生一策”的分类干预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组建帮扶专班,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跟进和帮助。全面建立“校、部、系、班”四级预警体系。

责任部门:学生处、思政与人文教研室

4.健全心理委员职级制

由学生处成立心理健康部,各班选拔心理委员,思政与人文教研室对心理委员进行系统培训、管理与考核,发挥心理委员的预警、陪伴、宣传、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生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

责任部门:学生处、思政与人文教研室

5.拓宽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服务

我校已建成近800平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心理放松、心理宣泄、书籍阅读、沙盘游戏等服务,要继续完善值班、预约、辅导、档案建设等管理制度,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20小时,保证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引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提升学生来访体验,拓宽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服务。

责任部门:思政与人文教研室、总务处

6.加强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微信公众号“心语JMGY”,校内宣传板块,校园广播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心理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部门:思政与人文教研室、办公室

7.加强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培训

针对全体教职工,每学期开展一场心理健康主题讲座,提升教师生活幸福感,提高教师职业价值感,落实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职责;针对学科老师、班主任、宿管员以及其他教职员工,探索本校心理老师与第三方培训机构互补的专题培训模式,注重培养心理健康基本理念与知识,掌握心理辅导基本方法与技巧;针对专职心理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

责任部门:思政与人文教研室、人财处、学生处、教务处

8.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养观念,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告知书,按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流程,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

责任部门:学生处、思政与人文教研室

四、保障机制

(一)健全工作体系

落实学校各部门职责,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为部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及时研究解决师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关注、推进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思政与人文教研室负责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业务工作。承担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社团,为学生、班主任、广大教职工提供心理咨询与建议,建设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策划并指导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训并管理班级心理委员。

学生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的组织工作。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校园心理异常学生名单,重点关注并实行动态更新,做好一生一档,协助选拔班级心理委员。

教务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排课工作,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程。

人财处负责做好心理健康教师招聘、职称评聘及待遇等保障工作,支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按年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安排心理教育活动经费,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经费投入,为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参与各类级培训,组织全体教职工心理培训与提升活动。

办公室负责加强指导、配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

校团委负责定期开展学生心理科普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活动等,营造良好氛围。

(二)加强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生师比10001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健全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强化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健全激励机制,贯彻执行《厦门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心理老师参照班主任岗位津贴与考核积分。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提升全体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三)健全长效机制。各部门要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在师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模式,建章立制,努力构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